雕塑中的浓浓乡愁
发布时间:
2020-06-05 01:48:09
作者:
本站编辑 浏览次数:
540 次
作者:贺嘉年
乡愁,是二十世纪中国留洋知识分子的文化情结。文学作品则是抚平创伤的一剂良药。学者余虹在《艺术与归家》中这样说道:“现代人是一群离家出走的漂泊者。正因如此,现时代的诗与思都禀有一种天命或责任:引领人们归家。”而法籍华人艺术家、哲学家熊秉明选择以雕塑的形式,让一尊尊作品负荷起浓浓的乡愁。《关于罗丹:熊秉明日记摘抄》就记录了他青年时代修习雕塑艺术时的所见与思考。
熊秉明的雕塑生涯从师法西洋开始,最终达成融贯中西的境界。旅法之后,他首先修习哲学,一年之后转攻雕塑艺术,进入法国茹里安画院学习。在那里,他受到雕塑大师罗丹、布尔代勒作品的熏陶。在浪漫主义雕塑中,熊秉明逐渐体会到青年人身体与心灵的双重解放,寻找到艺术中美好而纯粹的生命情感。与此同时,启蒙导师纪蒙勤奋、严谨的工作态度,以及对弟子的朝督暮责,都使熊秉明逐渐意识到:雕塑不是对人体的机械解剖,不是自娱自乐的消闲工具,而是肩负着反映人类精神存在的崇高使命。